- 秦宇;
人工智能正重塑传统产业形态与全球分工体系,推动产业链重构,模糊产业边界,形成跨产业融合的新模式,这场技术革命给经济体系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其一,人工智能通过推动传统产业的供应链整合以及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变革,重塑了企业间的关系模式与企业内部的组织模式。其二,人工智能加速传统产业融合升级,有力推动了服务型制造业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它重新定义分工模式,优化产品链各环节布局,提升全球产业链的协调性与韧性,重塑国际分工格局和全球价值链。其三,人工智能凭借技术突破、算力提升、算法进步等,加速信息技术普及,推动传统技术跃迁,大幅提升劳动生产效率与创造力,深刻改变各行业生产模式和就业形态。此外,人工智能的发展促使产业劳动形态向“个体化”转变,市场供需实现更智能的匹配,创新型平台生态系统逐步建立,个性化消费和便捷生活方式成为主流。然而,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的同时,需高度关注社会结构变化、技术瓶颈、安全风险、伦理困境和法律滞后等带来的挑战。
2025年03期 v.38;No.222 9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 陈洁;
数字经济赋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强劲动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基于要素、产业和生态系统层面分析发现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提供数字化要素、创造产业融合基础、构建数字化生态系统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赋能。当前,数字经济赋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面临一些现实瓶颈,包括数字化要素供给不足、数字经济与农业深度融合不够、数字化生态系统还未实现互通互联等。为突破这些现实困境,需要推动数字化要素高水平应用,促进数字经济与农业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化生态系统建设。
2025年03期 v.38;No.222 109-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 曾荣峰;
人工智能技术在极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也使得意识形态治理风险骤升,引发了原生性意识形态风险、衍生性意识形态风险和共生性意识形态风险。本文认为既要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髓,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寻求解决之道。通过加强技术驯化,完善监管体系,巩固人本价值等,有效治理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类风险,切实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2025年03期 v.38;No.222 117-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下载本期数据